何思源(1896-1982)字仙槎,山东菏泽人。早年就读于山东省立六中(今山东菏泽第一中学)。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。五四运动兴起,何积极参加,为“新潮社”前期成员之一。1919年“五四”运动爆发,何思源参加了天安门前的集会及后来的一些爱国斗争。同年秋,何思源考取官费留美生。1921年冬华盛顿会议开幕,中国人民要求大会讨论山东问题。何思源作为中国留美学生代表成员,会见中国出席会议代表,要求据理力争。会议期间,何撰写《华盛顿会议中山东问题之经过》一文,寄回国内《东方杂志》发表。1922年秋,何思源去欧洲。次年,入柏林大学研究经济。1924年到巴黎。1926年冬回到广州,并加入中国国民党。1927年6月,被任命为“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改组委员会”委员兼宣传部长。1928年5月到济南。6月1日,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在泰安成立,冯系将领孙良诚任主席,何思源任国民党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。1944年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。1946年10月调任北平市市长。1948年秋,被免去北平市市长职务。1949年1月,第四野战军等部队发起平津战役,何思源参加了促进北平和平解放工作。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委员等。 1982年4月28日在北京病逝。 主要著作有《国际经济政策》等。